第0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国内

第04版
报刊征订

第05版
民生

第06版
文体

第07版
时事

第08版
报刊征订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阜新日报 | 阜新晚报 | 周末 | 星期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扎实推进“双减”工作,1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校内“三提高” 学生乐陶陶
本报记者 朱琳

    今秋开学,我市1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经全部提供课后服务。

    推进“双减”工作,既要一心一意做减法,也要一点一滴做加法。今年秋季开学后,按照“双减”工作校内“三提高”的总要求,我市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个方面统筹施策、协同发力,让每一名中小学生感知校园新变化、拥抱成长新收获、放飞人生新希望。

    好开心

    下午3点多,以往的放学时间已到。记者走遍市区,眼下却再看不到一所小学校外有来接孩子的家长。

    记者走进海州区中华路小学东校区校园。教学楼4楼的一间文体活动教室,不时有“腿往高抬”“目视前方”“保持队形”的指导声传出。这是一堂舞蹈基础课。地板质地绵软的教室内,20几名女生专注练习舞蹈动作。两位女教师则细心观察每名学生的动作细节,及时修正以求完美。

    3楼的两间教室里,伴随动感乐曲,老师在前领舞,学生在座位上挥臂起舞,一派欢快景象。另一间教室里,手工制作、剪纸、摄影等特色课程同时展开,老师带领学生遨游广阔知识海洋。

    这所学校的课后服务,依托长期构建的“适切课程”体系展开,学生们可以结合个人兴趣自选学习内容,学校结合师资、场地等硬件条件设计特色课程。

    全覆盖

    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课后去处,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今秋开学后,我市全面落实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全市1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推出课后服务,实现所有学校全覆盖。课后服务每周共5天、每天2个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特殊学生另实行延时托管。

    为了把课后服务做好做精,我市制定了《阜新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工作管理规定》,整体规范了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收费等,特别是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明确了辅导答疑要求。同时,积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县区、学校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购置书籍、报刊和体育美育类器材等,不断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此外,积极利用校外资源,有效发挥我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23家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开放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有益作用。

    “老人接孩子太劳累,校外课后班的环境、安全性、活动内容都不如学校,校内课后服务更让人感到放心、安心!”家长们为课后服务集体叫好,为自家孩子主动选择。

    新举措

    我市坚持减负与提质并举并重,不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同步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我市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学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控作业总量、科学设计作业和加强作业批改等进行部署和安排。研究制定了《阜新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规定》,要求实施“一校一案”,严格规定学生作业的时间、总量、类型、批改及监督举报渠道。同时,制定了《阜新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科作业标准(试行)》,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的布置、汇总和质量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市要求各学校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并下发了《关于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通知》,全面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应教尽教。全市12075名中小学教师全员签订“双减”工作《承诺书》,承诺认真履行“六保证”“六坚决”。全员培训初中校长69人,培训学科教师共13290人次。评选首批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建设“321工程”人选473人,实施骨干引领。此外,全面提升教研水平,系统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1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国内
   第04版:报刊征订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文体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报刊征订
校内“三提高” 学生乐陶陶
大巴蒙古族小学获赠千余册新书
切磋技艺强本领 探讨交流提技能
深挖特色优势 叫响劳务品牌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提升就业创业质效
记者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