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楼,找“阜新建筑”;招保安,看是不是“阜新保安”;雇月嫂,“阜新月嫂”很不错……目前,在我市广大劳务输出人群中,数得上、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正逐渐形成。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多年来,市人社局一直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精创劳务品牌作为改善民生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劳务品牌潜力、发挥并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探索出了“需求——培训——鉴定——就业——再提升”的培训就业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培训与岗位”有效对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由贫变富,越来越多的农村面貌发生着改变。
打造劳务品牌 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通过劳务输出使农村劳动力找到致富门路已成为当下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输出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对广大务工人员劳动素养、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已成为劳务产业的核心,而打造劳务品牌是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以品牌促输出,以输出促发展”的理念,将创建劳务品牌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全方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以建立基地集中培训、送技术下乡上门培训、适应需求定向培训等为重点,开发培育劳务品牌,以品牌促输出、促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培育打造出“阜新阳光大姐”“阜新月嫂”“阜新护工”“阜新保安”“阜新餐饮”“阜新建筑”等众多闪亮的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劳务输出这条致富之路,一个个劳务输出品牌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城市逐渐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体。
集中整合资源 提升劳务品牌影响力
人靠衣服马靠鞍。好的劳务品牌必然有一套完整的理念、形象和管理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就业需要,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市人社局将2014年成立的“阜新阳光大姐”列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型行动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市、县人社部门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市场需求,将家政服务定位为其发展方向,指导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典型,把服务理念融入培训中。通过岗位技能、职业道德、上岗技巧等系列培训增强劳务人员基础技能,再通过插花、茶艺、心理指导、养老及病护培训,打造全能型家政服务人员。为提升其品牌竞争力,市人社局整合劳动技能培训资源,市、县就业服务中心、阜蒙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与“阜新阳光大姐”联合办学,开辟了“培训——鉴定——就业直通车”的联动模式。培训后,人社部门上门服务,统一安排培训人员进行技能鉴定考试,获取国家相关技能认定。在此基础上,“阜新阳光大姐”对培训人员进行内部分级,综合评判就业竞争能力,量身打造就业岗位。对分级过低的学员依其特长组织再次培训,充分发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特质,不让一人掉岗。
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引北京爱贝佳母婴护理中心、北京乐予高护理中心等家政品牌与“阜新阳光大姐”建立了长期订单式供求关系,形成了按需培训的新型就业模式,与北京市景山区首钢医院、天津市西青医院成为合作单位,并成为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员工派遣和实习基地。
经过几年的培育打造,眼下,“阜新阳光大姐”已步入品牌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每年向北京直接或间接输出约3000人次,大连约1000人次,沈阳约800人次,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