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致富带头人”,听说过“养殖专业户”,听说过“种植大户”,听说过“孝道人家”,却是第一次听说还有“美食人家”。不久前,阜蒙县旧庙镇祎景村表彰各类优秀人才,村民贺艳春获评“美食人家”奖。
领奖后,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贺艳春这个奖可不一般,是经营了20年才得到的。
20年前,31岁的贺艳春想到了在村里开一家商店。这个想法怎么来的?以前,贺艳春曾经在旧庙镇供销社上班,卖过副食品、针织品、粮油等。看到供销社生意红火,就有了自己开个商店的念头。20年前,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大家都在想办法发家致富,贺艳春和妻子李景华一商量后,第二天,“理想”就付诸实现了。
祎景村有200多户人家,当时村里没有商店。贺艳春的商店一开张,就顾客盈门了。一些小的生活必需品,大家不用再去镇上买了。后来,贺艳春将自家的房子翻盖成二层小楼,买了轿车和微型面包车。面包车用来上货,轿车用来享受生活。好的生活条件让儿子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在古城西安找到了工作。
祎景村有一株200多年的老榆树,是这个村的一处风景,这株老榆树就在贺艳春的院子里。每年从春季开始,一直到秋天,前来观看老榆树的人络绎不绝,这也给贺艳春带来了不少商机。为了给游客更多购买本地商品和农产品的机会,贺艳春又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高粱、玉米、绿豆、谷子等,全部机械化耕种。高粱、玉米等卖给养殖户、酿酒的商家。绿豆、小米更多的卖给游客。去年,祎景村风调雨顺,贺艳春的高粱亩产1000至1200斤、苞米亩产1000斤以上、绿豆亩产200斤左右、谷子亩产五六百斤。这样算下来,贺艳春的商店就有了很多的自产农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祎景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子明表示,我们表彰贺艳春,其实是在表彰其“敢为人先”的勇气、精神和创新意识。20年前,贺艳春就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商店,不仅方便了别人,也为自己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20年过去了,贺艳春的家庭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新时代,新作为,就要有新思想,开辟新路子,拥有新生活。
贺艳春说:“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我的买卖也要与时俱进,尽量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