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转制后的阜矿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使阜矿迅速从煤炭行业低谷中走出,2003年年产突破千万吨。
2016年,阜矿集团将资源枯竭、亏损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艾友煤矿、清河门煤矿、五龙煤矿、兴阜煤矿等企业关闭退出,合计退出产能930万吨。
阜矿集团通过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开展企业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工作,妥善安置了职工。实现了平稳过渡,逐步走出逆境,再次轻装前进。
与此同时,阜新地方煤矿虽然没有阜矿集团那么沉重的包袱,但是,在资源、安全、政策等原因的作用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不可回避的。20年间,全市先后共关闭261家地方煤矿,仅保留5家地方煤矿,核定年生产能力180万吨。虽然矿井数量减少了很多,但单个矿井生产规模却有了很大提高。
可喜的是,全市煤矿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采煤、自动化提升、传送带运输,智能化建设走在全省地方煤矿企业的前列。“十四五”期间,我市地方煤矿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480万吨,一个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放的新能源体系正在形成。
电力工业,扬帆再远航
20年,阜新电网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独立到互联的历史跨越。
20年间,阜新地区建成220千伏松涛输变电、66千伏西山输变电等工程,有效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接收了阜新矿务局破产“三矿”供电系统和职工,成立市南供电公司;高标准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在省内率先建成并开通“95598”供电服务热线。
20年间,66千伏及以上公网变电站增加32座,总容量增加564万千伏安,增长443%,输电线路长度增加1306千米,增长106%;发电装机总容量增加413万千瓦,增长519%,新能源装机容量实现从0增至277万千瓦,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加34亿千瓦时,增长147%。
2001年11月3日,对于阜新发电公司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阜新发电公司得到国家经贸委批复的首台20万千瓦机组技改工程建设完毕并网发电。至此,阜新发电公司全厂容量达到70万千瓦。
2003年1月27日,阜新发电公司三期技改工程立项,两台35万千瓦容量机组的建设经过900多个日日夜夜,于2006年12月、2007年先后投产发电。阜新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140万千瓦,完成了百万电厂的梦想。
清洁能源,风正一帆悬
2005年7月,国家能源局领导和专家到阜新调研时,发现阜新具有发展风电的良好资源,于是把阜新利于发展风电的建议写进了给党中央、国务院的专题报告中。
党中央、国务院对报告高度重视。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从而拉开了华能进驻阜新的序幕。
2006年8月,华能阜新风电项目筹备处成立,到2009年底,阜新风电装机就达到了72.5万千瓦。
随后,14家央企纷至沓来,瞬间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如今,来阜投资的央企民企已增至51家,阜新早已成为新能源企业争相进驻的风能资源宝地。
2010年,阜新实现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目标,2012年年末,阜新地区风电并网达到162.5万千瓦,占辽宁省风电总装机容量的30%,规模居全省各市首位。
2013年,华能总投资1.1亿元的一期彰武阿尔乡太阳能发电项目建成并网,标志着我市首座集中式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2019年国家能源局宣布新能源进入平价时代后,我市积极向省争取新能源指标,2019年争取到50万千瓦平价光伏发电指标,2020年争取到130万千瓦新能源指标,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7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40.8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3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6.3万千瓦。
20年的栉风沐雨,我市新能源产业已由单一的风力发电项目,逐步向多元化新能源项目转变,由能源转型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迈进,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应用、储能示范于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围绕海州矿综合治理,以抽水蓄能电站为支撑性项目,推进“风、光、储、治”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新能源延伸产业链风电制氢项目,助力氢能“制、储、加、运”全产业链构建;秉持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新能源开发服务带动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的思路,谋篇布局千亿产值的阜新风电装备制造绿色产业园;坚持大小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风电、光伏并举,多元发展态势,打造千万千瓦新能源之城。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向纵深发展:
——“大金重工”作为东北区域第一家风电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过20年的领域深耕,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企业以打造“世界一流风电部件企业”为目标,带动阜新风电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助力阜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国内风机制造领先企业“远景能源”落户阜新,制造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年产80至130台套风机,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
——嘉寓集团“光热+”项目实现2020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今年在阜继续加大投资,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8月份投产,2GW太阳能组件项目预计年底落地;
……
今日的阜新,早已不是“灰黑”的色调,取而代之的是蓝色天空下、绿色山峦上洁白的“大风车”、是绵延百里的光伏板。
“十四五”时期,阜新规划新能源装机从2020年277万千瓦规模增长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生物质装机规模达到13.5万千瓦。
5年后,阜新将是一座绿色之城、风车之城,一座崭新的能源之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新能源的快速崛起,正在为阜新发展赋能。未来的阜新,青山绿水,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