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智伟 市传媒中心(集团)记者 佟文涛
开栏语:20年风雷激荡,20年波澜壮阔;20年上下求索,20年砥砺前行。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01年起,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开始了阜新经济转型的宏大叙事。
20年,阜新山河巨变、城乡焕然;20年,人们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描绘了由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向经济转型“示范城市”迈进的宏伟蓝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和历史方位上,本报推出“辉煌二十年 奋进新征程”栏目,回望过去、放眼未来,凝聚力量、助推发展。敬请关注。
2020年9月,一个名为《梦境·阜新》的摄影展在玉龙湖畔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人们在每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中,看到了阜新作为“煤电之城”的前世,也看到了风力发电塔筒林立、光伏发电板遍地的今生。一个全国闻名的能源型城市,怎样从“矿竭城衰”中浴火重生?又是怎样在“风光无限”中赋能未来?
寻找这样的答案,至少要回溯到20年前的2001年。这一年的12月,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这是一个历史的节点,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映照着未来——
煤炭生产,远去的回声
阜新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提到能源产业,就不能不提阜新矿务局,这家为国家能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国有企业,却因煤炭资源的枯竭首先受到严峻的考验。
2000年,东梁煤矿、平安煤矿和新邱露天煤矿等“煤字号”首先“遭遇”关闭破产。
“阜矿人”没有气馁,积极探索企业转制、产业升级、域外开发等多措并举的发展之路。
2002年10月28日,阜新矿务局成功转制,成立了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体制上华丽转身。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