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启幕,冰雪健儿正在赛场拼搏。回想冬奥开幕日,正逢立春时,当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与古诗词、古谚语融为一体,将神州大地的锦绣山河与冰雪健儿的飒爽英姿次第呈现的唯美画面依然在我们眼前回荡。这样的创意,处处体现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无不让人感叹中国独有的文化底蕴,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秒留给立春,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崭新的春天,恰如五环旗下的冬奥赛场,梦想在立春之日绽放。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时太阳黄经达315度,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新的希望与生命由此孕育。那么,对于立春节气,你了解多少呢?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岁首的立春,又名称作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意味着新的轮回已经开启。立春后白天渐长,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万物渐次复苏。在南方,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立春,更多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
在立春日的民俗活动中,最重要影响最广的是“迎春”,从先秦时期起,在立春日举行迎春活动便成为一种重要习俗。早在汉代,就有于立春日清晨在门前立青幡迎春的习俗。唐宋时,人们要在门上贴“宜春”二字或“迎春春来,接福福到”的字样,这种“宜春”贴据说便是后来春联的发端。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吃春饼了。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各地春饼各具特色。
除了“迎春”“咬春”,一些地方还有“打春”的习俗,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以此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记者 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