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双碳”无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什么是“双碳”?为什么要“双碳”?尤其是“双碳”背景下对我们的地区发展及各项工作会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面对?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工学博士/博士后、2019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配额技术指南讲师、彰武县副县长朱德臣。
为什么要“双碳”?实现路径是什么?
“双碳”是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一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三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四是主动担当中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紧接着,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对‘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朱德臣介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现“双碳”的路径是: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