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工伤保险参保17.4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6.07万人;推动141家百人以上企业及新业态领域平台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11944人……
数字背后是民生。民生关系发展,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您好主播,我家在阜新,两年前外出打工,现在想回家乡发展,想找一份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今年5月,在外务工的孙女士用手机刷到了一场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直播带岗招聘活动。主播在了解孙女士的求职需求后,当即将在这方面有需求的某食品企业人事代表引荐给她。双方在直播间通过“屏对屏”沟通并线下进一步联系后,孙女士回到家乡并顺利就业。
年初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全力扛起稳就业、保就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技能精准培训。先后实施13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用工需求,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重点创业群体等各类人群的用工服务保障。通过采取“春暖阜新·援企护航”“实地观摩+现场招聘”“线上+线下”招聘等举措,为企业、求职双方搭建平台,提供精准匹配的个性化服务,确保就业工作平稳推进。截至6月底,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83场,发布企业招聘微信专栏49期,开展抖音直播送岗82场,“入企直通车”深入重点企业16家,求职用工实现了从“家门”到“厂门”的无缝对接。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4场、“创业导师进校园”活动11场,确定30家重点企业为大学生实践基地,有力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完成企业职工、职业农民等技能培训8378人次,全面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化落实失业保险等助企纾困政策,累计释放惠企红利2222.08万元,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让民生保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年初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灵活就业人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人员和农业户籍人员为重点群体,大力宣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同时,积极探索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退休人员中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用卡业务。截至6月底,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63.09万人,签发电子社保卡86.24万张,人社领域95项服务事项已实现92项,其他民生领域65项推广应用32项,“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监管体系基础建设,市人社局制定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文书格式范本(试行)》,填补了我省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文书的空白。在省内率先开发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截至6月底,已完成全市事业单位信息录入工作,系统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和调整。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社保服务中心联合市大数据中心,整合民政、公安、卫健等多部门相关数据,搭建“静默化”社保认证渠道,认证工作更加便民高效。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优化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推进更多事项“简便办”,全面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潮汐窗口”作用,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在聚焦“稳就业”“惠民生”的同时,我市人社部门不断涵养人才蓄水池,上半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51人,落实“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和社保缴费,配合市卫健委开展公立医院招聘应届硕士毕业生工作,与43名拟录用应届硕士毕业生签订了三方协议。职称评审“直通车”开进企业,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强了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分类指导,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坚持源头治理农民工欠薪,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快立快审快结流程,仲裁质效不断得到提升,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