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旅游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国内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专刊

第06版
奋斗青春

第07版
时事

第08版
旅游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7日 星期四
      阜新日报 | 周末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过都江堰

    黄良木

    曾经读过《荀子·哀公》里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又加深了理解。

    遥想公元前多少年,位于长江上游的岷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急,滔滔不绝的洪水流到一马平川的灌县(现为都江堰市),常常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干旱时,庄稼歉收,人们在饥饿中挣扎;水涝时,江水肆虐,蜀州就成了一片泽国。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名篇中“人或成鱼鳖”的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身为一郡之首,当土地遭受洪水灾害,百姓在苦难中挣扎,他寝食不安,从高深的郡府走出来,遍访城乡先贤,考察地形水患,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测算实践,终于制定出“分水而治”方案——发动万千子民采取“分水鱼嘴、外流内灌;筑飞沙堰、防涝排沙;竹笼填石,科学高效”等办法,驯服了狂妄的洪水。

    我们是在春夏之交造访都江堰的,从“宝瓶口”到“飞沙堰”再到“分水鱼嘴”,在当地导游的解说下,边看边问,一步三回头。时当汛期,震耳欲聋的江水遇到坚固的鱼嘴堤,便乖乖地一分为二,然后经过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滋润着万顷良田。我们知道,都江堰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实现了“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使成都平原免遭洪涝灾害,又保证了农田灌溉丰收。自从有了李冰的杰作——都江堰,广阔的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直到今天,天府之国的黎民百姓仍然在享受着李冰的恩泽,据中国旅游网发布《2018年旅游景区报告》,十大热门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都江堰位列第一。近年来,都江堰全市每年旅游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多亿元。

    李冰护佑一方百姓,百姓自然记得他,正像都江堰风景如画的林荫道上,诸葛亮、丁宝桢等十二尊铜像,他们都是前赴后继的水利功臣,人们永远缅怀他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1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专刊
   第06版:奋斗青春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旅游
走过都江堰
风帆国旅
自驾游市场迎来5年最旺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