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在砥砺奋行中,阜新工会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迎来了崭新的2024年。回望2023年——
这一年,担当与实干共进。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走深走实;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深化改革、夯基垒石中不断增强,服务转型振兴、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基层组织的生动实践硕果累累;各级工会在创建“双示范市”,奋力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阜新战场”首战胜利的征程中展现出更大担当和作为。
这一年,“家人”与温暖相伴。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娘家人”用温馨贴心暖心的服务,把关心关怀关爱送到职工身边,托起阜新42万名职工稳稳的幸福。
这一年,奋斗与荣光同行。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以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当阜新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工会普惠服务全国创新型优秀平台”“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市重点项目资金争取先进集体”……23个国家级奖项,53个省级奖项,22个市级荣誉,投映坚实有力的奋斗足迹,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激昂旋律,书写“咱们工会有作为”的精彩答卷。
这一年
我们厚植“根与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舟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
用职工听得懂、有共鸣、可传播的语言,有效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杜洋走进市委党校大讲堂,为主体班次学员专题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市64支宣讲队伍300余名宣讲员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涌动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212场宣讲现场观众3.4万人,网上在线观看量达13.7万人次。“劳模宣讲团”品牌在市委“1+7+N”理论宣讲工作体系中冲锋在先、走在前列。
“工”字文化建设繁荣发展,职工群众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学、有所获,思想引领“共情”更“共鸣”。
劳动伟大、创造光荣蔚然成风。借力传统媒体资源、用好新媒体平台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新华社、中国新闻网、辽宁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宣传报道阜新工会工作193例,中国工会十八大阜新代表——独臂外卖骑手王哲“以劳动创造幸福”的奔跑姿态被全国媒体争相报道,获千万网友点赞火爆出圈。阜新“饿了么”小哥岳春龙等全国10位外卖配送员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最美外卖配送员”称号。身边平凡“你我他”的不懈奋斗一次次点燃创新创业创造激情。
“中国梦 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向纵深推进。“春天诗会”咏颂“奋斗者的星辰大海”,诗意表彰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继续领跑全省,网络诵读、新媒体账号、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互联网+工会维权服务等项目三年来累计荣获全国工会系统22项大奖。
职工文化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职工篮球、乒乓球、拔河、书画、摄影、宣讲……各项活动赛出阜新职工拼搏风采。
这一年
我们提升“质与效”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市总工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行业和企业所急需人才,以技能竞赛赋能人才成长,“五小”活动“小成果”释放“大能量”,劳模工匠典型示范带动老工业基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在新时代建功逐梦。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聚焦我市四个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无人机大赛、新能源质量安全员大赛、营商环境大赛、创新大赛……两场省级赛事、三场市级赛事,示范引领各级工会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多领域、多行业技能竞赛36场,395名参赛选手比技能赛本领摘荣誉,一支素质高、活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阔步前行。
礼赞身边榜样。我市有2名职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头雁”领航,技术“咖”带领职工创新攻关、带徒传技。
各行业技能人才专家进企业进车间传技艺、解难题、补短板,“送技能到岗位”订单式培训20场,2000人次职工在不断畅通的成才渠道中收获进步。
100名工会干部走进149家企业调研154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0余篇,“百名工会干部进百户企业”活动全面了解企业所急所盼,切实为基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制定下发《阜新市总工会主动融入经济工作实施方案》,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举办全市地工产品品鉴会、展销会,以开展电商直播大赛和职工集体福利采购为抓手,边品边售边赛,实现销售总额1.3亿元,助力本土企业驶上互联网经济新赛道,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跃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万亩工会林”实现人工造林10710亩,70.1万株,成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生态工程、品牌工作。
这一年
我们办好“实与惠”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坚持实字当头、情字着手、细处着力,直面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职工群众真办事、办实事,切实当好职工“娘家人”。
倾力打造职工服务阵地。市县两级工人文化宫服务体系逐步铺开、全面建成。连续第八年投入专项资金援助基层建设职工书屋、职工文体活动室,全国职工书屋、辽宁职工书屋示范点多点开花。全市342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全部实现百度、高德地图可查。“司机之家”建设温暖赶路人,中国石油阜新分公司铁西二站“司机之家”通过省级验收。辽宁省阜新市高新区环卫驿站等5处站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国家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海州区和平街道爱心驿站等10处被辽宁省总工会命名为省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以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精准帮扶体系。为全市在档困难职工284户714人投入帮扶资金232.2万元,为困难企业、重点工程项目、医疗班组、困难职工、一线保供班组职工5978人发放送温暖资金428万元,为劳动模范、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工群体1187人发放慰问金55.9万元。
时刻挂怀职工健康。“安康杯”活动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免费“两癌”筛查、职工子女托管班等“她服务”情暖“半边天”。26期母婴护理、老人护理等各类培训活动精准培训农民工、企业转岗安置职工等群体1000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线下招聘会提供2400余个岗位,发布60期招聘信息提供3600余个就业岗位。
维权服务守护职工安全感。推进“法院+工会”“人社+工会”工作模式,建立“互联网+调解”平台,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百名律师进百家企业”法律服务活动开展普法讲座46场,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调解争议案件10件。女职工普法宣传维权月、16场“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行动送法到身边。
厂务公开建制扩面持续推动。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评估示范点“结对帮促”深入推进。全市快递行业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成功召开,通过《阜新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草案)》,签订了快递行业集体合同,为全市快递从业人员上了一份“保险”。
这一年
我们统筹“破与立”深化工会自身建设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
“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有机融合,推动党工组织、工会组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职工之家”,筑起职工“幸福港湾”。
建会入会工作持续发力,“县级工会加强年”攻坚战全面打响,
“小三级”工会实现“兜底建”。2023年新增会员17463人,截至目前,全市2452个工会组织吸纳会员40.2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省建会入会工作三年目标任务。在全市选树培养6家共享职工之家(站)示范点。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效能不断提升,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数字化工会建设不断升级,“千千结”“保秋收、助农家、解民忧”“万名党员进万家”“城乡环境百日攻坚”火热开展……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阜新加快实现“双千双百”目标、全力打造“两市四区”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用心用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突出重点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为推动阜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