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红玛瑙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国内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关注

第06版
红玛瑙

第07版
时事

第08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地化育 山水有灵
——赵湘东山水画解读
□孙维林
守望厚土(180㎝×210㎝) 赵湘东 作

    几年前,我曾为赵湘东先生刻过一枚闲章“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印象中这是清代诗人梁同书的集句联上联,我觉得赵湘东笔下的山水画作充满了灵性,同样会邀约知己、惊诧知音。

    赵湘东山水画是其艺术观念、题材选择、技法操作、风格演变的有机结合体。在40余年的艺术征途上,他以大气磅礴的笔墨气度,酣畅淋漓的文脉韵致,开阔深远的审美视角,和而不同的艺术构成,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优秀的专职画家。

    赵湘东山水画作师法北宗,以雄浑朴茂、沉凝辽远、野逸幽谧的艺术风格见长。他崇尚自然,选胜探幽,揽山水以寄怀,观草木而自适,从大自然中吸取灵光,撷取最具生命活力的物质形态,将目中的神山圣水转换为自己心中的图腾崇拜,赋予了山之魂、水之魄,营造了可以与天地对话的绘画语境。

    中国山水画是水墨艺术,笔墨是其核心要素。赵湘东对笔墨有很强的把握与驾驭能力,他能很好地处理好用笔、用墨与用水三者之间的关系,挥毫泼墨间,既能大处落墨、直抒胸臆、随机生发,又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小心收拾,笔墨过处,往往“无意于佳乃佳”(宋·苏轼),得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赵湘东十分注重画面点线面的质量,追求笔画线条的力道与质感,笔笔讲程式,画画有法度,干湿浓淡的掌握,疏密粗细的经营,疾徐滞涩的把控,都能得心应手,顺手拈来,运用自如。他画山石多中锋运笔,在精准造型的基础上,多用短皴勾擦,粗细、轻重、厚薄,一招一式,短促有力,一丝不苟,只是在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体积面积时才侧锋用笔,使山石沉稳凝重、浑厚华滋,赋予山石伟岸之躯、阳刚之气。他画树木主要以中锋行笔,辅之逆锋戳笔,树干盘纡,枝叶繁杂,这既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又能表现树木的遒劲苍郁,展示了用笔的多变性与丰富性。他画水则依山陡势、依谷走向、依坡高低,侧锋反复皴擦,痕迹毕现,无论涓涓细流、深涧瘦水,还是咆哮巨浪、湍急瀑布,皆能以高超技法,描绘出水之摇曳多姿、水之风情万种。总之,他通过笔法的千变万化,构筑画面层峦叠嶂的高远空间、清幽静谧的丘陵谷壑、烟云笼罩的清溪流泉,生发出奇瑰无比、幻灭无常的山水意象。

    赵湘东对用墨比较讲究,将泼墨与线性造型相结合,形成了意笔山水的艺术风貌。他“运墨而五色具”,墨中有笔,笔中墨活,由淡墨、浓墨、焦墨层层渲染,交错叠加,在混沌一片的表象下,呈现出层次丰富、变化万端的笔墨语言,画面中无论是山水天地还是烟云树石,通常会被笼罩在一片沉凝厚重的灰色调当中,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和悠远的意境。这里,他掌握了用水的技巧,水破墨、水带墨、水调墨,发挥了水墨的渗、化、冲、破等特性,水墨交汇,水墨留渍,水墨神化,画面既浑然一体,又脉络分明,幻化出一派氤氲之气和墨韵之美。从整体上看,赵湘东画作以黑、白、灰为主,即使敷色也是不炫目、不庞杂、不凌乱,突出清淡、通透、单纯,更多的是体现中国画的水墨意蕴与人文精神。在他的一些画作中,我们会看到他把光与色的微妙复杂变化引入到画面之中,这种表现手法定格了画面的时间刹那,调整了画面的空间秩序,使画作的时空概念更加清晰,虽然这一抹光亮在感官上给人以稍纵即逝的感觉,但我却觉得这正是画作的“高光时刻”,亮点闪烁,不可小觑。

    赵湘东不甘于寂寞,不愿意守成,近一时期,他的画风突变,与以往画风相比大相径庭,他对泼墨泼彩山水画开始了新的尝试,尽管牛刀小试,也使他的山水画有了新的绘画语言。他有泼墨良好的基础,如果泼彩得法,自然会事半功倍。他认真研究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法,融积墨、破墨、积色为一炉,将墨彩与青绿结合起来,大块的墨彩,参差渗化,斑驳陆离,清逸诡谲,附着之上的青绿色彩,苍翠欲滴,神奇瑰丽,鲜活生动,有抽象的似是而非,有具象的真实不虚,抽象与具象的有机组合,映照出他的心象,呈现出的是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意识的青绿山水。

    从赵湘东画作的结构来看,他“置陈布势”(东晋·顾恺之)符合构图原理。通观他的画作,均是画面饱满,透视准确,宾主揖让,取舍得当,开合分明,虚实相生,既恪守传统程式化的构图法,又有自己符合逻辑的绘画章法。他遵循“三远论”的构图法则,为表现出高远的雄伟、深远的幽深、平远的辽阔,他会在画面上勾勒出近景、中景、远景的分布位置,先为画作“定势”,确定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再为所绘物象“造势”,横变纵化,疏密动静,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既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使画面物象在对立中统一。他大幅作品多采用“全景式”构图,小幅作品多采用“边角式”构图,无论大幅小幅,都是既求气势,又求神韵,让形式服务于内容。

    与所有成功的画家一样,赵湘东也是走出了一条“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的路径,这是画家成长的不二法门,别无他途。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良好的学院教育使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在校期间,他临摹了大量的经典佳构,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法,拥有了雄厚的学术储备,在师古方面,他“法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心仪经典,吸取精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些都为他从事专业绘画创作提供了先决条件。更让人望其项背的是,他渊源家学,师承父亲、著名画家赵舒春先生。他对父亲顶礼膜拜,父亲对他悉心栽培,他们亲情上是父子,艺途上为师徒,父亲的言传身教、技艺传授,使他享有了得天独厚的绘画优势,尤其他们父子都供职于阜新书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优渥的创作环境,还有恩师王树清等前辈的提携,使赵湘东绘画如鱼得水,受益终身。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赵湘东十分重视写生,在他展示给我的作品中,有不少写生小品,尽管这些写生稿还是“半成品”,属于逸笔草草之作,却可看出他履迹千山、跋涉万水的不辞辛苦,敬畏自然、陶冶性灵的旷达情怀,透露出他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取向。这些写生实践和沉淀积累,使他胸储万象,下笔有神,基本上都化作了他创作的素材和蓝本,是他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

    北宋画家范宽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指出了画家的主观精神在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赵湘东山水画作皆境由心造,情由心生,是“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清·石涛)的呈现。他每每挥毫泼墨时,都进入到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创作状态,他将客观世界的原初形态进行艺术化的提炼、概括、加工,并与主观世界的情感契合融会,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实现为山水传神写照。

    应当看到,赵湘东为人厚道、朴实、真诚,他甘于淡泊,不求闻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能不为物欲所诱,不为声名所累,不为烦躁所困,这一点在当下难能可贵。“人品即画品”,他始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潜心向艺,追求卓越,相信只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期望赵湘东先生在艺术的田野里再获好的收成。

    (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篆刻委员会委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1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关注
   第06版:红玛瑙
   第07版:时事
   第08版:公益广告
一个热鸡蛋
与六月欣然相见
小窗
西江月·聚会
天地化育 山水有灵
苦苦紫丁香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