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要闻

第05版
市场监管

第06版
党建

第07版
时事

第08版
健康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秸”尽所能兴产业 拓宽乡村振兴路

    (上接第一版)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生产推广秸秆膨化饲料、实施“粮改饲”项目,推广秸秆膨化技术,支持秸秆膨化饲料标准加工点建设。目前,已建成秸秆膨化饲料标准化加工基地69家、标准化养殖场1家,年加工秸秆膨化饲料10万吨。

    ——秸秆肥料化利用稳步推进。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聘请优秀专家团队进行授课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还田、腐熟还田、免耕覆盖还田技术。2024年,我市秸秆还田主体达2496个,秸秆粉碎还田机械13251台、秸秆打捆机2268台,实施秸秆还田面积342.69万亩,实现肥料化利用35.69万吨。

    ——秸秆能源化利用持续发力。打造以企业为引领、村屯为基础、农民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模式,兼顾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建成大型秸秆直燃、颗粒集中供暖利用企业10余家、秸秆固化企业20余家。结合“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建设“光热+生物质”散户供暖模式6826户,推广使用生物质锅炉进行集中供暖,利用秸秆替代燃煤,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推进阜新惠农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促进电能转化利用、实施秸秆热电联产项目,将秸秆燃烧后每年产生的10万余吨生物质灰作为肥料使用,拉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延伸,推进秸秆综合循环利用全链升级。

    ——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实现新突破。以食用菌育繁推企业为依托,采用发酵隧道等技术,开展秸秆基料专业化生产,扩大秸秆基料化利用途径。推广秸秆生产食用菌、废弃料生产精制有机肥技术,形成以秸秆作为酿酒辅料、产生酒糟作为优质饲料的生态循环模式。目前,我市发展以秸秆作为辅料制酒企业5家,年利用秸秆2.5万吨,真正实现秸秆原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的循环再利用模式。

    “秸秆五化”,收储是关键。我市围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组织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领建收储基地、收储中心,收集秸秆自行加工或外销。目前,全市收储主体216个、年收储能力129.5万吨,实现收储运体系乡镇全覆盖。

    此外,我市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两项工作统筹推进,并将其纳入乡镇政府季度擂台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考核内容,压实各级责任,对排名靠前的乡镇予以通报表扬和财政激励。实施农技专家服务团下基层行动,整合各级农业人才力量,结合单产提升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组建省、市、县专家团队69个,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典型模式和创新机制,形成具有区域适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每年制发宣传材料2.4万余份,普及秸秆科学还田、高效离田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系列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贡献阜新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1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市场监管
   第06版:党建
   第07版:时事
   第08版:健康
汇聚巾帼力量 提升城市形象
“秸”尽所能兴产业 拓宽乡村振兴路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奋力夺取决胜之战 全面胜利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辽宁贡献
深化务实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加强院(校)地合作 激活发展新动能
做雷锋传人 树时代新风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军民共建为百姓 京地携手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