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旧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图片新闻

第02版
城事

第03版
关注

第04版
报刊征订

第05版
娱乐

第06版
旧闻

第07版
博闻

第08版
报刊征订

第09版
报刊征订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文体大观

第12版
报刊征订
 
标题导航
2020年03月07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阜新晚报 | 周末 | 星期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古防疫无小事 “外挂”步步升级
“伍氏口罩”
中世纪瘟疫期间医生的着装

    时下,与防疫相关的防护用品备受关注。口罩、防护服等用品能发展到如今的防护等级,得益于人类不断与疾病斗争而带来的“外挂”演进。

    神秘的鸟嘴服

    在认识到有微生物存在之前,人们在与疫病搏斗的漫长历史中,始终不知道我们的对手是谁。在整个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当时人们并不知道鼠疫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但为了隔绝处理尸体时的腐臭,不得不做一些基础的保护。当时医生一般用麻布或棉布来遮掩口鼻,类似于今天的口罩的雏形,但这种防护措施收效甚微。

    到了16世纪,路易十三的御医——法国医生查尔斯·德洛姆发明了防传染的医生套装,也就是“鸟嘴服”。鸟嘴服的帽子和长袍可以隔离医生与病人的接触,面具更是大有玄机。古希腊医学的人文传统认为,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是“不洁”的,其散发出来的臭味可以传染疫病。因此,鸟嘴服的鸟嘴部分,通常填充很多香料,参与的医生也会有些自己的“秘方”,以抵御“不洁”之气。

    戴口罩最初是为“防自己”

    口罩的诞生,最初不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感染,而是为了防止自己感染别人。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猜测,是医护人员讲话时的带菌唾液导致了患者伤口感染。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这一举动果然有效,各国医生纷纷效仿,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推广开来。

    1897年,英国一位外科医生在纱布内装了一个细铁丝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克服了呼吸不畅、容易被唾液弄湿的弱点,这种结构的口罩,与今天大家常见的蓝色/白色无纺布材质的单层一次性口罩相仿。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发明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可以自由系结,附带一个可以挂在耳朵上的环形带子,这就是一直服役到现代的灭菌式纱布口罩。1910年,我国东北发生严重肺鼠疫,医学博士伍连德奉命抗疫,为了阻断飞沫传播,他发明了一种两层纱布夹消毒棉的“伍氏口罩”。

    医用防护服从油画走向现实

    医用防护服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大部分被人知晓的防护服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主要是从油画、素描和一些轶事趣闻中获得的。

    1875年,在美国画家托马斯·艾金斯的油画《塞缪尔·格罗斯》中,格罗斯医生实施外科手术所穿的黑色双排扣礼服便是当时最常见的手术装。在艾金斯1889年完成的一幅油画中,医生海斯·阿格纽在实施手术时穿着一件后开口的白色手术衣,这也是外科医生早期手术衣的雏形。1918年为了应对西班牙的大范围流感,医生在进入疫情区进行救治时,即使用白色防护服装和口罩来对自己进行防护。

    二战期间,美国军需部门研发出比马丝光棉Quarpel防水整理军装,因为这种拒水织物非常具有市场前景,战后被应用于外科手术衣。此后,历经医用无纺布、医用屏蔽织物的过渡,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各种传染性疾病相继出现,具备更高防护等级的隔离衣便逐渐成为一类专用的防护服。

    (来源 人民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图片新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关注
   第04版:报刊征订
   第05版:娱乐
   第06版:旧闻
   第07版:博闻
   第08版:报刊征订
   第09版:报刊征订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文体大观
   第12版:报刊征订
一张牛皮助力长征
不少女性用品最早是给男人用的
当年为何发行“3元人民币”
人物、古国、传说都在地名里
朱元璋酒作诱饵试徐达
邓中夏蔑视叛徒
自古防疫无小事 “外挂”步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