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周末

第04版
报刊征订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悦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报刊征订

第09版
报刊征订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报刊征订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04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阜新晚报 | 周末 | 星期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童保护”,守护孩子的懵懂岁月

□本报记者 那宁宁 摄影报道   

 这是个让人义愤填膺又引人深思的话题。“1岁幼儿惨遭蹂躏”、“邻居性侵5岁女童”……国内性侵儿童案件屡见报端,不仅让人看到人性之恶,更折射出家长和孩子性教育的双重缺位。更细思极恐的事实是——儿童性侵害既包括身体接触又包括非身体接触,发生率约为10%,熟人作案超七成。专家表示,性教育能有效防范儿童遭遇性侵害。阜新性教育普及情况如何?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女童保护基金辽宁阜新向日葵团队已经进行了三年的宣讲,但是仍有很多人对此不甚了解,甚至讳莫如深。切勿等到极端案件发生才追悔莫及,保护儿童不应该忽视性教育。

    对话 从“谈性色变”到“娓娓道来”

    近期,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引发热议,2020年媒体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32起,受害儿童逾840人,实际儿童受侵害却引而不发的情况可能更多。“系统的性教育能有效防范儿童遭遇性侵害,但很多人却忽视甚至拒绝儿童性教育,实在让人痛心。”接受记者专访时,向日葵团队负责人宗建敏不断重复这句话。

    今年6月1日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多校园和家庭对性教育缺失,尺度难以把握、幼儿难以理解、可能会误导……顾虑重重中,有可能把儿童置于懵懂和危险境地。”宗建敏告诉记者,“性教育”一直是敏感话题,很多成年人谈性色变,且存在着诸多误区。例如,一些人认为儿童理解不了性教育、性教育只是针对女孩、性教育就是防性侵教育等等。“孩子对身体探究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认识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也需要从小抓起。我曾遇到一位四年级小学生对怎样保护自己身体一无所知,还有孩子对袒露身体不以为然,这更坚定了我对性教育宣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荣获2019年度全国“女童保护”公益项目优秀团队志愿者朱秀丽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道防护网’,更需要了解性教育知识。”刚开始,志愿者们宣讲性教育遭遇到各种质疑与阻碍。看过教学课件、宣传材料并试听后,才理解支持这种公益活动。

    阜新市育才小学校长曹楠表示,学校主动引入性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没有系统课程,不好意思跟孩子讲述关于两性的知识,造成学生在这方面理解不足;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容易对学生进行误导,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学校希望通过志愿者系统规范的宣讲,让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性教育,为学生人身安全加一道“防护锁”,避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进步 从“懵懂无知”到“应付自如”

    性教育可不可以跟孩子讲?怎么讲?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记者从市民政局和团市委了解到,阜新地区集中开展性教育公益课程从2018年末开始,志愿者们通过PPT课件、情景模拟、现场互动、小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认识我们的身体、如何分辨和防范性侵害、遇到性侵害时该怎么办”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宣讲。受益人群达两万余人。

    宗建敏告诉记者,2018年10月份,“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落户阜新,现有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17名,在全市范围内共授课200余节,授课儿童、家长及教师人数达万余人。项目从建立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入手,让家长增强监护和防范意识,让教师做好性安全防范的教育,全方位构建“儿童+家长+老师”的儿童保护“三道安全网”。宗建敏至今仍然清晰记得,自己在几所学校碰壁后,终于经太平镇妇联工作人员李海燕联系的去太平区一所学校首次公益讲课,一个月8节课嗓子讲到沙哑,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她和志愿者讲师的公益课程受到学校认可,多次到阜蒙县第一小学宣讲“女童保护”,不仅包括女学生,男学生也觉得课程生动有趣,踊跃举手发言。她们与学生积极互动,他们大喊“老师我喜欢你”。还有一次,下课后学生们把她紧紧抱住舍不得她走。如今,除了校园宣讲的“学生版”课程受到师生认可,在各社区街道宣讲的“家长版”课程也受到欢迎,还有人送锦旗表示感谢。“你认为哪些是身体的隐私部位,哪些是不能随便给人看也不能随便让人摸的呢……”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强调,在志愿者的宣讲下,很多回访和二次受训的学生已经对自我保护问题对答如流,一些学生还会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和小朋友,这让志愿者们倍感欣慰。

    期待 从“欲说还休”到“全民普及”

    越残酷越容易使人清醒,闭口不言必定悔恨终身,性教育的缺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业内曾有个“传闻”:一位媒体人为电影《素媛》写影评时一直泪流不止,称自己第一次写出了“工伤”,“恨不得时刻把女儿拴在身边”。还有《熔炉》《嘉年华》……女童的呼喊与哭泣,绝望压抑的余生,这些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电影,是所有家长难以释怀的心理阴影。心理学研究显示:性侵害的伤害不仅仅在于当时肉体和心理的痛苦,幼年时遭受性侵害,心理创伤和恐惧阴影伴随一生。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著有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小说改编自亲身经历,她成名后却因童年创伤患上重度抑郁症导致自杀。摇滚乐团主唱查斯特·贝宁顿(男性)41岁时自杀身亡,7岁时遭遇的一次性侵让他一直无法摆脱恐惧与痛苦……阜新一位心理咨询师也向记者讲述同行提到的真实案例——女孩受到“熟人”骚扰,老人强奸一名女孩未遂,外地老师性侵学生等。孩子们身体和心理均受到创伤,说与不说之间,后果截然不同……心理专家表示,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进行的实时性教育,既能保护好自己不被伤害,也能做到不要伤害别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性教育。

    一位志愿者向记者透露,在自己童年懵懂无知时,也受到过性侵害,幸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是这成为心中的“伤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自己的择偶和婚姻,直到近年来接触心理学才慢慢释怀。所以她重视女儿的性教育,努力让她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童年和美好人生。

    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应该形成由社会、国家、学校再到家庭层面的一套完整体系。宗建敏表示,希望以后能在校园和社会上广泛普及性教育。公众不应该在极端案例中了解儿童性侵害现象,应该摈弃“好孩子不会受到性侵害”、“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很安全”、“男孩不会受到性侵害”等刻板印象,让孩子远离伤害,多一份安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周末
   第04版:报刊征订
   第05版:康乐
   第06版:悦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报刊征订
   第09版:报刊征订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报刊征订
“女童保护”,守护孩子的懵懂岁月
校园防艾 从我做起
全市共青团组织 集中开展学雷锋活动
揭秘查海谷物酿酒原因 之农耕经济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