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黄刺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聚焦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悦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公益广告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傲骨之美
□钱续坤

    艺术大师徐悲鸿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确,傲气使人狂妄,傲骨令人浩然。人生在世,应该有傲骨;有了傲骨,人品才有高度,人格才有硬度,人生才有长度。那么,何谓“傲骨”?傲骨之美,又美在何处?

    在弄清“傲骨”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它的典故。宋朝戴埴《鼠璞》卷上云:“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尽管此书所言的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太白,不仅腰间生有一块傲骨,而且借用这个比喻点明了诗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放荡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种自由俊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蔑视权贵(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是才气与傲骨的完美统一,同时,也是格高与旨远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在李太白之前,身有傲骨的大有人在。从屈原到陶渊明,从嵇康到孟浩然,从苏武到霍去病,他们或坚贞不渝,或顽强不屈,或狂狷激愤,或独善其身,活得有尊严,行得很端正,既让人敬畏敬仰,又让人敬重敬佩,借用孟子的话说,他们都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傲骨!

    所以傲骨之美,首先美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一个民族或国家遭受外敌入侵,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是临危不惧、奋起反抗,还是屈服淫威、苟且偷生?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临大节而不可夺”“见危致命”,他认为生命固然足惜,但并不高于一切,有比生命更值得珍惜和热爱的东西,这就是傲骨,所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抗金名将岳飞深谙其中道理,唱出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悲歌;抗元名臣文天祥纵使沦为阶下囚,也要抒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夏明翰在就义时更是慷慨激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就是傲骨之士在生死考验面前作出的响亮回答。

    傲骨之美,其次美在守志持身、冰清玉洁。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有自尊的人,才能有傲骨;一个有傲骨的人,才能有自信。可人生的道路历来坎坷不平,失败和挫折随时会降临在面前,冷嘲热讽也会如影随形。对待这些是唉声叹气、唯唯诺诺,还是另辟蹊径、迎难而上?荀子认为:“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坚守德操、拥有自尊,于是成为历代贤哲们的毕生追求。东晋的陶渊明即使不写诗,就冲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就足以令人景仰;与他同时代的嵇康,仅仅只是一位靠打铁营生的升斗小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狂狷之人,照样令鲁迅先生与后辈文人为之赞叹。北宋诗人梅尧臣对此更有感触:“男儿志在守,可杀不可苟。”短短的十个字,就为“为人重在大节、名节重于泰山”的傲骨观,作了言简意赅的诠释。

    傲骨之美,再次美在刚柔并济、侠骨柔肠。傲骨并非男人的专利,在自尊自信的女人身上,总散发着成熟与温婉的气韵,她们从不依附于人,也不蔑视别人,做事从容,怡然自得,内涵深沉,兼收并蓄,理性而宽容,真实而浪漫,举手投足之间永远散发着耀眼的人格美,那是一种姿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且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身上,既有小女子儿女情长的爱怨,也有大丈夫忧国忧民的风范;再看汉代才女卓文君,更是敢爱敢恨,不卑不亢,一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是何等的随性从容、纯粹爽快!即使是明末清初的贞洁烈女柳如是,也是铁骨铮铮,否则,一代宗师陈寅恪先生到了晚年,不顾眼瞎的遭遇,怎么会毅然决然为其著书立说呢?

    张潮《幽梦影》云:“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让我们都挺直脊梁,拥有一根傲骨吧——因为傲骨中蕴涵着做人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自信,绽放出人格的芬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康乐
   第06版:悦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才
   第09版:公益广告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公益广告
向往石头
金秋感怀
秋之声
秋一寸
唯有山歌不寂寞
傲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