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聚焦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悦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公益广告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古老小镇,今日旅游“打卡”地
佛寺小镇走红秘诀何在

    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是否想去乡村走走?有个小镇一定会让你感到舒适和愉悦。这个小镇位于山谷之中,它就是距离阜新市区15公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站在小镇最高建筑时轮金刚塔景点的最顶层台阶向四周望去,小镇被群山包围,林木茂盛,瑞应湖尽收眼底。

    近几年,小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小镇成为市民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据佛寺镇政府不完全统计,全年小镇接待散客游客达30万人次,团队游客达3万人次,其中约2万人次留宿在佛寺镇。佛寺小镇为何如此受青睐?小镇旅游走红的秘诀何在?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借势发力——打造历史人文景观

    “我是因为睦邻节才了解佛寺这个小镇的,当时对这个镇名特别好奇,后来还特意查了一下,佛寺镇名称来自于瑞应寺,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群众称瑞应寺为‘葛根苏木’,汉语译称‘佛爷喇嘛寺’,简称佛寺。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小镇,有太多迷人的地方,佛寺村的古村落就是其中之一。”9月1日上午,记者在佛寺镇佛寺村的条石胡同遇到了游客赵宇,他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

    在佛寺村里走一走,记者发现,这里有条石胡同,阿花胡同、杰生胡同等13条胡同,这些胡同已经存在了300多年,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仿佛在诉说着古村落的历史。

    “条石胡同形成于1753年左右,在瑞应寺三世活佛时期由寺院修建,当时的条石路面约有100米,主要用于抗洪防洪,由于胡同里居住的都是瑞应寺的大德高僧而闻名遐迩。现在的条石胡同是2016年修复的,条石路面长266米,宽6米,并且配有排水边沟和太阳能路灯。”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金桂荣介绍说。

    早在2014年,佛寺村就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又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桂荣告诉记者,近几年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村里依托传统民俗和瑞应寺,旅游业取得巨大的发展,蒙古民俗、蒙古民居、传统美食、历史建筑使游客流连忘返,游客数量逐年提高。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古村落,今年村里举行了葛根苏木首届旅游文化节。

    佛寺镇党委书记齐英伟说,在旅行中,人们往往更喜欢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如果想要更深刻地旅行体验,那么欣赏当地最古老的古迹以及人文遗迹是最适合的。佛寺村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古村新韵,不仅留住了最美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旅游的最佳体验,是看到美景让人震撼,还能听到好听的故事。”赵宇说,他除了喜欢来佛寺村感受古村落的历史,还喜欢去水泉村观赏龙泉神树,龙泉神树旁有一眼清泉,他特别喜欢听龙泉神树的故事。相传在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微服东巡下榻于瑞应寺,在该寺始祖活佛的陪同下,谈佛论道,漫步北行,因为正值盛夏,他们均感口渴,忽见一湾清泉,皇帝随手将拄杖插在泉边,痛饮泉水后大加赞赏。过了几天,康熙皇帝想起了拄杖就差人去取,发现拄杖竟神奇般地吐绿。后来,大树枝繁叶茂,姿态神奇。至今龙泉神树树龄有380多年,冠幅30.5米,胸径2.17米。 2011年5月11日获上海大吉尼斯认证。

    ○开拓思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佛寺镇辖10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12346人,蒙古族人口10618人,占据全镇总人口的86%,是我省蒙古族聚居密度最大,民族特色最浓的少数民族乡镇。蒙古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自然成为小镇的特色。

    想体验蒙古族人的骑马、射箭活动,想体验在草原上策马飞驰,来佛寺小镇可以让游客玩嗨!这次来佛寺小镇的路上,记者看到过了团山子桥,狂飙赛乐营、三合农场、锐鹰越野休闲基地、天与谷森林康养、樱桃采摘、开心农家院等系列旅游项目标牌林立,这些都是集户外烧烤、丛林越野、真人CS、射箭、儿童娱乐、骑马、骑骆驼、篝火晚会活动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场所。

    高士超是一名大学生退伍军人,还是佛寺镇锐鹰越野休闲基地的负责人,“锐鹰”也是佛寺镇第一家对外营业的休闲营地。“我之前一直在外飘着,一度还从事成人考试培训的讲师工作。春节回家乡后,我感叹家乡变化的同时,内心也出现了一个声音,当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我们佛寺镇又有国家AAAA级景区瑞应寺,为何不依托瑞应寺来进行旅游振兴?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到佛寺镇游玩,间接还能够提升村民的收入,何乐不为!”高士超说,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就查阅其他城市旅游项目并结合阜新实际情况,做出了一套完整方案,在佛寺镇查干哈达村负责人协助下,成功建立了“锐鹰越野休闲基地”。

    在这片由滩涂荒地改造的营地,游客除了骑马射箭,还可以进行汽车摩托车障碍越野、露营烧烤、篝火晚会等。“锐鹰越野休闲基地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年轻人,篝火晚会营业时间又选择在夜间,这样就满足了城里上班族中有消费能力而又没有消费时间的年轻人的需求,在拉动佛寺镇夜间旅游经济上做了很好的尝试。”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驻村工作队包德华说。

    位于时轮金刚塔北侧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安达草原,也是佛寺小镇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仅去年就带动群众创收近百万元。齐英伟介绍,为充分发挥小镇“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效应,丰富安达草原体验场景,草原以天地为景,打造集蒙古美食体验区、休闲娱乐区、花卉区、休闲长廊、骑乘体验区、草坪区、篝火区、蒙古包营地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项目,使安达草原真正成为年轻人的“潮玩之地”“网红打卡地”,草场内现有骑乘马匹50匹,骆驼3头,碧草蓝天,风吹草低再现草原骑乘景观。

    ○夯实基础——不断为特色小镇赋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衰疗法”出于瑞应寺曼巴扎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蒙短调民歌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代舞、查玛舞、好来宝、阜新蒙古剧、蒙古勒津馅饼制作技、蒙古勒津喜塔尔也以小镇为主要传承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勒津庙会、蒙古勒津四胡音乐、蒙古勒津喇嘛炖肉、查干哈达睦邻节”等均在小镇。另外,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乌力格尔”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韩英福(那木吉勒)就是小镇人。

    佛寺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据阜新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小镇内有14处不可移动文物,市相关部门调查统计的历史建筑6处。

    为保护好历史文化,小镇非常注重文化载体建设,瑞应寺前建有5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各村都建有各自的文化广场,安代舞、查玛舞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镇里还成立了民族民间艺术团、胡尔沁说书文艺队,夕阳红民间文艺演出队。

    齐英伟介绍,在发展旅游工作中,传承历史文化,形成本地特色文化品牌是全镇共识,小镇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了《佛寺度假旅游精品街概念规划》《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等规划。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是发展旅游的一项重要保障,小镇对重点保护的景观和文物,配置保护设施并设警告标识,设置游客爱护景观,保护文物,禁止在非吸烟区吸烟和保持卫生提示牌。200余棵古树建立档案,专人管护;先后完善各类文物安保设施。

    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风情、一路访古探幽……走进佛寺小镇,旅游已经成为小镇的一条致富发展之路,小镇人正在为描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画卷增添浓重的色彩。

    □本报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康乐
   第06版:悦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才
   第09版:公益广告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公益广告
佛寺小镇走红秘诀何在
“青年夜校”搭平台 学用结合促成长
护航秋收 电力先行
萌娃练摆摊儿
新学期第一节“团课”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