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3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6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7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星少年

第10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11版
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12版
星少年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10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与民俗 中的“中国龙”
战国时期夔龙形佩

    在中国,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曹操以龙比拟英雄

    高大、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在古代,人们常把龙比作世间的英雄,“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也有将它比作高大良马的,如《周礼·夏官·廋人》称:“马八尺以上为龙”,故后来有龙马的说法。

    《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有一段生动地道出了龙的形象与含义。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段话道出了龙能屈能伸纵横四海的性格,也自有一种英勇气概。

    龙的身上还深深盖上了皇权、帝王的烙印。据考证,以龙比拟君王,最早见之于《易经·乾》,里面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句子,这是讲帝王即位的;又有“潜龙勿用”,把储君称为“潜龙”。而把龙与帝王联系起来,进而成为帝王的象征,是从汉代开始,据说这与司马迁有关。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的母亲(刘媪)在大水域边上休息时,突然下起了雷雨。刘邦的父亲出来找刘媪,看到一条蛟龙盘在刘邦母亲的身上。后来刘邦的母亲就怀上了刘邦。

    刘邦出身寒微,比不上六国诸侯王后裔的身份高贵。为了抬高自己树立权威,刘邦及其亲信便编造了这一故事,把自己说成是龙之子,以使人们像尊崇龙一样尊崇他、畏惧他。

    陆游写诗描写龙卷风

    在中国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但有一些描写与“龙”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民俗活动的诗,却因生动、真实、细腻流传了下来。例如陆游写的《龙挂》一诗:“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气势雄。黑云崔鬼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龙尾不卷或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龙卷风那种令人惊悸的气势和破坏力跃然纸上。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中国小说源于志怪与传奇,而志怪和传奇又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因此神话中的龙也就进了小说。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柳毅传书》等。

    龙对中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戏曲中,以龙为名的戏目很多,如《锁五龙》《困龙床》《龙虎斗》《打龙袍》《双龙会》《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这类戏目中之所以有龙字,是因为戏中的主角是有龙性的人物,多是帝王之属。

    不少民俗节日与龙相关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与龙相关。正月十五元宵节本与龙无关,但必须要进行的是舞龙灯。南宋词人辛弃疾就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

    农历二月初二也被称为“龙抬头节”。这时正值惊蛰、春分,大地回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以后雨水也就多了起来。民俗认为这一天人们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

    端午节的节日风俗也极为丰富,其中一些活动就与龙有关,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写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云南河口大瑶山瑶族尚有“龙公、龙母上天节”。龙公上天节为农历八月二十日,龙母上天节为农历七月二十日。(据《齐鲁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3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6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7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08版:人才
   第09版:星少年
   第10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11版:龙的故乡在阜新
   第12版:星少年
中国龙是吉祥兽
文学与民俗 中的“中国龙”
“龙的传人”形成的 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