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聚焦

第04版
健康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阅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童话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里郎》
对人间大爱的深情礼赞

    □柳建伟

    军旅作家王筠专注于创作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已经有十几年了。随着他全景式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和群像化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交响乐》的相继问世并广受好评,王筠已成为当代文学书写伟大抗美援朝战争雄奇史诗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阿里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该作品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阿里郎》把笔墨集中在战争中的普通参与者身上,写他们在战争行进过程中和战后漫长生命过程中的人生际遇。小说围绕沂蒙儿女赵玉兰、朱仕旺和瘸子刘三的人生轴线展开。如果不是遇到战争,赵玉兰和朱仕旺会按照长辈的意愿结婚生子,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刘三的腿大概率也不会被冻伤截肢,也会娶妻生子,过一辈子平淡无奇的生活。然而,在他们的青春年少之际,恰逢抗美援朝战争,于是他们的人生就变得无法平凡了。赵玉兰17岁那年,独自一人参加支前大军。她随着部队转战,成为鸭绿江对岸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战俘管理所即“联合国军”战俘营的编外医护人员,协助战俘营的军医,为美、英等国的数千名战俘提供医疗服务。朱仕旺23岁时参军,一出沂蒙山,就被国民党军抓到了队伍里,没过多久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并再次加入他心心念念的人民军队。两年后,已是志愿军某部文化教员的朱仕旺,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因有立功表现,调到碧潼郡战俘营担任翻译。在这里,他与失散多年的赵玉兰意外相逢。他们在战俘营的两年多时间里,特别是赵玉兰对美国二等兵皮特·路德的关怀,让战俘见识了中国文化以德报怨的广阔与博大。战争结束,22名在战俘营生活了三年的美、英国大兵,执意选择到中国生活。饱受美国种族歧视的皮特·路德还坚持要娶赵玉兰为妻。因为皮特·路德的执着,也因为赵玉兰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他们俩正式结为夫妻,赵玉兰的传奇人生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而后两人又经历了分离,最后在赵玉兰和皮特·路德90岁时,他们隔着太平洋,通过微信视频团聚了。

    作者塑造了血肉丰满、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人物赵玉兰,她在受到不可抗拒的外力打击时,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仍然能用广博的爱帮助更弱小的人活得坚强、精彩,活得有尊严。作者用赵玉兰的传奇人生,完成对人间大爱的一次深情礼赞。

    小说中,作者将目光和视野由战时转入战后,书写了“联合国军”战俘营这一极不平凡的特殊战场,视觉新颖,题材重大,站在人性的角度,融入作者对战争与和平、对抗与合作的思考,在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具有独特的人文向度与现实意义。

    《阿里郎》的另外一个显著特色是描画了沂蒙山的自然风俗和朴实善良的沂蒙山人。大量沂蒙方言土语的运用和沂蒙山区日常生活的风俗再现,犹如一幅或浓或淡、泼墨而成的画卷徐徐展开。它们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更是人文的,因此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王筠在沂蒙山区工作生活过20多个年头,如今虽然已经定居京城,但仍然时常回到沂蒙山区,甚至把自己用于写作的工作室也安放在沂蒙山的沂河之滨,心中的沂蒙情结可见一斑。在他的笔下,沂蒙山人胸怀宽广,性格丰满,有情有义,有血有肉。这不仅反映了他的沂蒙情怀,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别样风格。

    本版稿件来源均为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健康
   第05版:康乐
   第06版:阅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才
   第09版:童话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公益广告
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是坦然直视伤口
对人间大爱的深情礼赞
《势不可挡的人类》
《阿云案背后的大宋文明》
《书生行》
《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