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聚焦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阅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星少年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星少年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性 “发现自己的声音”
——王红旗新著《新女学时空》的探索和启示
《新女学时空》
作者 王红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性别话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上因为具体发生的社会事件、文化事件而掀起全民性的讨论热潮。王红旗新著《新女学时空——中外女性、性别热点问题共情阐释》的问世,可以说既是王红旗多年来对华文女性写作、中外女性问题思考和研究的一次“集结”,又是她向所在研究领域吹响的号角。本书以研究者和在场者的身份回应了我们所关注的女性话题、女性研究话题和女性文学研究话题。

    温柔·在场

    王红旗是名副其实的女性文化、女性文学研究的在场者,她以“在场者”的身份观察、思考、探索与女性相关的文化问题、文学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女性文化》学刊主编的王红旗,完整地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女性文学、女性理论的发展与成长,以自己的行动为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化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痕迹,同时也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10月创刊的《中国女性文化》学刊,是“国内第一份以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为核心的连续出版物”,除前两期为联合主编外,自第3期至第21期,13年来都是由王红旗一人主编,可谓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战斗”。当然,在“一个人的战斗”的背后,是中外学者的深度支持。学刊每一期文章的选题、质量有目共睹,从性别理论研究,到中外女性文学,再到对“人造美女”等热门话题的深度讨论,以及对精英女性的访谈,每一篇文章都是与当代女性文化领域息息相关的。王红旗在其中的默默付出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就这一点来看,她的确配得上“女性文化研究的一面红旗”。

    翻阅这一本《新女学时空》,读者既能读到她对女性文学、性别话题的阐释,对于性别理论的思考,也能读到她与其他女作家、女性研究者的思想碰撞,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原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女性文化》学刊新世纪发展最重要的十余年的历史,也还原了一个作为主编和中心主任的她的心路历程与探索方向。因此,这本书虽然是多篇文章的集成,但潜在的脉络却是极其清晰可见的。

    共情·深耕

    “共情”是王红旗新作副标题的关键词之一。在笔者看来,“共情”也是理解她学术道路的重要视角。

    “共情”首先指的是王红旗的研究立场与方法。在文学批评研究领域,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常常不需要有直接的联系。在一般情况下,面对着分析对象,研究者的情绪不能过多代入分析之中。但是王红旗的研究不是这样。在《新女学时空》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她的那种标志性的对话式研究。在这些现场感十足的文本里,对话之间的思想碰撞俯拾即是。

    对话,作为最古老的思想呈现形式,在王红旗这里成为研究对象文本意义的补充,成为面对刚刚出芽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分析与走向的预测,成为思想实验的碰撞与灵光一闪的表达,成为女性发现自我、袒露自我、表述自我思考的平台。王红旗这种对话体研究文本,是研究式的对话,也是对话式的研究,当然也是理性与感性合一的奇妙之旅,那种生动性、鲜活性的现场体验感是与话题的深度挖掘牢牢地凝结在一处的。书中这种共情式的对话研究,是完全建构在性别共情、理论共情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了国际国内的双向“共情”。

    “共情”还体现在她对性别问题的发掘、判断与认知上。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名耕耘女性文化几十年的学者,她对当代女性问题、性别话题有非常多的判断与思考,其中颇多真知灼见。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她对许多性别话题、女性问题现象有精准,甚至颇为“痛快”且“给力”的观点——这一点让熟悉她的学者都深深佩服,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她也有在许多女性看来相对比较保守的回应。在笔者看来,记录这次交流的文章题目“让女性重新认识自我,让社会重新认识女性”,是她苦苦追寻并始终坚持着的,是贯穿本书的重要线索,只有“重新认识”才能有新时代的“新女性”,继而才可能有“新女学”。这是来自实践的摸索,次序是万万不能颠倒的。

    及物·超越

    王红旗从来不固着于单一的理论和纯粹的理念,她不只是围绕书斋而生产,而是极其重视实践的。所以,她的研究,连带着她的研究成果都是充分“及物”的。

    论著里的思考,首先指向她始终重视的女性独有的生命体验的寻找、女性性别意识的彰显及实践的可能性。何为女性自我的生命体验?在本书中可以发现,王红旗一直致力探讨一种本真的、来自母性精神的“原色自我”,通过这种体验的获得,而从理性出发“追求精神独立”,“进而产生性别关怀与超越性别的人类关怀意识”。

    在她看来,女性性别意识的获得,目的绝对不是制造性别间的对立。她始终倡导“第三种立场”,“即用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与理性的两性关怀,来探索女性生存发展的真实步履与命运状态”,继而才能“逐步建立男女平等、和谐共存的两性亲密伙伴关系”。“第三种立场”显然针对的是性别对立而出现的性别隔阂和战争,是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在互相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之上建构起一个崭新的、超越性的共同体。借由“第三种立场”而追求“超越性别的人类意识觉醒”,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掉进性别偏见的陷阱。王红旗研究与实践的“及物性”就体现在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上,因而她的成果才能够有效地超越偏见,挖掘出现实里被遮蔽的内容物。

    “发现自己的声音”来自本书的一次对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是王红旗的学术目标,本书中的所有文字都是女性在寻找、发现自己的声音,当然,也是让女性,也包括让男性听到她们的声音。因为只有女性完全拥有了自己的声音,才能“让社会重新认识女性”。

    《新女学时空》是王红旗在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成果集结,也是她作为在场者参与女性话题、实践性别理论的成果展示。这本书从主编视角为《中国女性文化》的发展历程留下了旁人无可取代的记录,也为一个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二十多年的她,留下了一幅难以磨灭的肖像。2017年起,王红旗正式卸任中心主任,但她依然在路上,依然在执着地去发现、去表达女性自己的声音,证明女性文化不是点缀的风景,去实践新女学,努力去实现跨越性别的人类意识觉醒的梦想。

    (作者:周显波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康乐
   第06版:阅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才
   第09版:星少年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星少年
感性、理性与哲性的交融
《时间的历史映像》
《中国有故事》
《随“蛟龙”探深海》
《我们的语文》
女性 “发现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