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旧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新闻

第02版
关注

第03版
聚焦

第04版
公益广告

第05版
康乐

第06版
阅读

第07版
天下

第08版
人才

第09版
星少年

第10版
黄刺玫

第11版
旧闻

第12版
星少年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阜新日报 | 周末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楷模”原本只是两棵树

    楷模,意为榜样、模范。现今,值得学习的人被称为楷模。但鲜为人知的是,楷模,原本指两种不同寻常的树。

    《说文解字》说:“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楷树之所以会与孔子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它是长在孔子墓旁的一种树。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据《皇览》记载,孔子坟墓旁有数百种珍奇异木,传言是孔子弟子种下的,楷树正是其中之一。”

    楷树俗称“黄连木”,这种树,不论高矮,大都树干挺直。唐代博物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说别的树茂盛的时候,楷树像一个枯树桩子一般无动于衷,到了隆冬时节,它反而树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因而人们赋予其刚正挺拔之“直”。楷树,也就成了众树的榜样。

    模树,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据古书所载,周公墓前生长着模树。模树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树,据说,此树为应时之树,其叶能随季节变化,在四季呈现四色:春天青翠碧绿,酷夏赤红如血,秋季雪白耀目,寒冬漆黑似夜。加之模树生长在黄土地上,正好凑成五色。古时,以青、黄、赤、白、黑等五色为正色,故而,模树色泽纯正的“五色”被赋予了不染世俗的“正”。模树亦成为群树的榜样。

    周公因制礼作乐名垂青史,堪称礼仪之邦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年老时仍感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孔子,培育弟子三千,被誉为万世师表。“礼”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楷树和模树,因生长在流芳千古的孔圣人和先智先哲的周公两座墓旁,其形状、质地和不同寻常的特点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加之它们的“正”和“直”,均可引申为规范人的法则、“礼”,因此,后人将其合称“楷模”,巧妙地让二人不期而遇。

    虽然后世把榜样、模范称之为“楷模”,但最早使用“楷”字代指模范人物的,却是孔子本人。《礼记·儒行》孔子答鲁哀公中有“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一句,这里的“楷”字,已经是榜样的意思了。孔子身后,弟子在其墓旁植楷、守庐,对先师的崇敬之情不言而喻。

    “楷模”的最早连用,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是《后汉书·卢植传》。曹操北伐时,在书信中称赞当时的经学家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明确使用了“楷模”一词。后世的语言继承这一文化典故,楷模一词逐渐被大家认可,沿用至今。

    由楷模二树可以看出,古人对“木”发自内心的尊崇。所以,把人才称作“人材”,也就顺理成章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百年来,树木与树人,都是在华夏大地上树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气神。踏上新征程,我们不仅要向楷树与模树学习,正直做人,更要担当作为、负重前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据人民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阜新日报社
   第01版:头版新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康乐
   第06版:阅读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才
   第09版:星少年
   第10版:黄刺玫
   第11版:旧闻
   第12版:星少年
古人的书房为什么多叫“斋”
大禹开拓华夏格局
“楷模”原本只是两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