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那宁宁 摄影报道
电动自行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产品之一,已成为市民短程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国标的落地,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管理,特别是上牌率和戴盔率管理日益严格,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和对质量要求提升,将促使我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更规范的监管下,进入一个健康规范、蓬勃发展的时代,承担起大众绿色出行新需求。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们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场景。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市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满大街轻便小型的电动自行车,到舒适中型的电摩托越来越多。从很少见到有牌照的电动自行车,到很少见到没有牌照的电动自行车,甚至外卖配送员的电动自行车都有了牌照。“买电动自行车得上牌”这一思维已经深入人心,“骑电动自行车要戴头盔”也成为共识。
电动自行车市场是从何时悄然变化的呢?扇动的蝴蝶翅膀不为人知,发生的巨变却有目共睹。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在店内销售第一辆轻型电动自行车到现在,眼看着电动自行车行业从无到有,监管越来越严格、规范,这二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发展。”有二十余年销售电动自行车经验的知名品牌电动自行车总店店长马先生介绍说,如今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与之前大为不同,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在技术、设计和性能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最开始我的店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是并排摆在一起的,一年销售四台电动自行车就是我的业绩。以前电动自行车动力与自行车差不多,电池稳定性和续航能力都差强人意。”马先生说,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高,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工具,其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直到近三四年来,电动自行车市场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记者走进振兴路东段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琳琅满目的新型车让人目不暇接。现场一位销售人员正在向顾客介绍新型车,这位准备“以旧换新”的顾客对新款电动自行车很感兴趣。“我上网查了资料,新型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大幅增加,充电时间缩短,使用寿命延长,一些高端电动自行车还有实时定位、车况监测等智能功能。”顾客张女士说,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骑了6年多,座椅硬,充电慢,想买一台外观更时尚美观,座椅更舒适的新国标“电摩托”,长时间骑行也不会太累。
“品牌电动自行车充电器CCC获得认证是标准配置,如今更多顾客会多方面考查电动车的外观、性能和安全。”有十余年销售经验的刘先生表示,近年来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和安全性能逐年优化,电池更稳定更持久,加速更平稳,刹车更灵敏可靠,有效保障了骑行安全。记者在电动自行车市场调查期间,很多销售人员对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称我市电动车社会保有量还在呈现逐渐上涨趋势。
记者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获悉,2021年7月,为方便市民就近办理两轮电动车登记备案,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通过设立专门的上牌点、简化上牌流程以及加强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主动为车辆上牌。上牌过程中,车辆的各项技术指标和信息都被严格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这不仅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也为后续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便利。
电动自行车进入
规范监管时代
一直以来,驾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不上牌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普遍存在,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乱、管理难度大,始终是影响和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不佩戴安全头盔,发生交通事故时会加重后果。
从市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情况看,近3年我市发生的涉电动自行车一般以上事故占比达到23.9%,其中75%的死亡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死亡的约有90%为颅脑损伤所致。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就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风险。
从去年开始,交警部门全力提升电动自行车上牌率和戴盔率。6月1日开始,市公安局制定《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组织交警、社区警务、食药侦、治安、网安五家警种落实源头管理、秩序整治、执法监管、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全市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社区、村委会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佩戴安全头盔工作,提升电动自行车“双率”指标。全市共劝导未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8055人次。
“6月中旬,在我买新电动自行车之前,就在花园岗路口被交警拦下来过。交警对我进行了规劝和教育,然后我立即去买了新头盔。”经常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的孙女士说,觉得这样规范的监管很好,现在路上的电动自行车都会主动走非机动车道,大家都戴了头盔之后也感觉出行更安全了。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在全市93个路口点位上,重点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电动自行车不上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予以规劝、纠正、警告和处罚,宣传教育29398人次,纠正交通违法4374件次。
目前,全市全力打击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行驶速度明显超出25km/h的电动车自行车,与市场部门统一整治销售企业和改装的修理网点。通过12345举报热线和“情指勤督宣”五位一体指挥平台收集信息数据上看,未发现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炸街“飙车”违法犯罪行为。
“电动自行车上牌是保障交通安全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过去,由于上牌流程不够完善和监管不足,部分电动自行车存在无牌上路情况,给交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今情况已大为改观。”市交警支队非机动车管理所工作人员统计出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注册登记号牌510个,2023年共注册登记号牌56218个,上牌数量大幅度提升,头盔佩戴率从最开始的不足20%,提升到60%。目前,我市共注册登记号牌96865个,其中临时过渡期号牌(黄牌)64210个,正式号牌(蓝牌)32655个。
“刚开始只有市交警支队一个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站,目前全市有65个登记站了。其他登记站都是正常工作时间,市交警支队登记站周末9:00至15:30都办理上牌业务。”市交警支队登记站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获CCC认证电动自行车发放号牌,对两轮电动车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对超出国家标准的在用两轮电动车上临时过渡期号牌(黄牌),符合国标的上正式号牌(蓝牌)。交警部门定期前往带牌销售点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责令其立即整改。
电动自行车合规化发展
奔向未来
“我听说外地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停止销售了,过渡期满后也不得上道了。”
“我要是换电动自行车,那必须得选能上蓝牌的,说不好什么时候就把黄牌取消了。我家亲戚想买电动自行车,他还在观望呢。”……
对于目前的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交警部门的监管政策,人们议论纷纷。
随着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落地,越来越规范的监管已成未来的发展趋势。据悉,原来的国标是2019年4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是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该标准不仅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还规定了防止电动自行车电气着火、触电等方面的安全要求,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了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车辆的最高时速、整车重量、电机功率等,确保了电动自行车在安全范围内行驶。
11月1日,《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展望未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的持续变化,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和引导,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将更健康、有序的发展,会成为阜新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为城市绿色出行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