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环编了一个有趣的灯谜:“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这个“爱在房上蹲”的“二哥”其实是龙生九子中的鸱吻。
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朝代又分别赋予其避雷、预兆、巫术以及权力、宗教方面的多重意义。
汉代以前宫殿正脊两端高高翘起,其形状像凤鸟翅膀,后来演变成鱼尾状,被称为“鸱尾”。在南北朝至隋唐的石窟壁画中,受到印度“摩羯”形象的影响,鸱尾造型呈月牙形。
唐代以后,鸱尾造型逐渐出现张口的兽头,张开大嘴吞住屋脊。大概是吻的张合很有力度,从此,人们把“吻”当作这一构件的特征。金元时期,鸱吻又有变化,这回改变的是它的尾巴。之前鸱吻向屋脊中央卷起的尾巴,开始向后向外翻卷。到了明、清两朝,鸱吻的尾巴完全向后卷曲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从建筑构造来讲,由于龙嘴张得太大,插上这把“宝剑”有助于固定鸱吻,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明清两代,这把剑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明代的宝剑上做五朵祥云,向内,即龙首方向微微倾斜弯曲;而清朝的宝剑则没有这些特征,仅是鱼鳞装饰。
鸱吻不单在建筑上所处的位置高,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也很高。正脊安装鸱吻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有隆重的祭迎仪式。
今天,当我们仰望那些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古建筑时,鸱吻那矫健的身姿总能吸引人的目光。它不仅是古代建筑师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据人民网)